外国语学院2024年国家级重点培育项目申报指导系列活动(六)——朱灵慧教授:申报书写作要点

发布者: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4-04-11浏览次数:170


 2024411日下午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朱灵慧教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,莅临我院指导教师国家级课题申报。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晖主持会议,学院党委书记胡崇芝、教学副院长冶慧颖、科研副院长唐植君、2024年国家级项目申报教师及其他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指导活动。

刘晖院长代表学院对朱灵慧教授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向在场教师介绍了朱教授在高水平论文写作、课题申报等方面的卓越成就,期望朱教授此次能对我院教师高水平课题申报给予指导。

朱教授首先以自己近年SSCI论文投稿经历为例,鼓励在场老师们做科研要克服畏难心理,建立坚定的科研信念,善于发现热点问题、新问题,坚持写作与投稿,反复修改,逐步锤炼,就会有最终命中的机会。

随后,朱教授基于本人教育部课题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经验,为教师们逐一解读申报书各个部分书写要点。她提出选题要做到深入浅出,“让专家觉得不浅,让外行觉得不深”。朱教授指出,文献综述部分要做到由陈出新,做到系统性梳理、总结性评价、创新性拓展,厘清申报课题与先行研究的关系。申报书填写要量题而行,做到跨学科思考。既要立足本学科,又要融通其他学科,注意扬长避短。以微观个案为基础,以宏观认识为目标,通过解读材料、分析材料,呈现个人观点,先求同再寻异。在论述时,深入浅出、条理清晰、有理有据;语言表述上要逻辑清晰、用语学术化。最后,朱教授将课题申报总体要求归纳为三点:明确界定——研究对象明确;逻辑严谨——研究问题明晰;层次分明——研究思路明朗。

虽然朱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,此次讲座也是基于翻译方向课题解读项目申报与论文写作,但朱教授的讲座真正做到了其在讲座之初提到的“深入浅出”,不仅翻译专业教师们享受了一场盛大的学术洗礼,其他专业教师也深受启发。通过此次讲座,外院教师们不仅为朱教授勤勉于科研的干劲所感动,也被朱教授对待生活的积极开朗的心态所折服。

朱教授讲座结束后,在座教师仍不愿离场,争相向朱教授请教学术问题。朱教授耐心给予了解答,并在最后对我院胡波副教授教育部课题申报书进行了详细指导。(通讯员 唐植君;审核 刘晖


讲座专家简介:

朱灵慧,文学博士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翻译研究,先后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、比利时鲁汶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交流学习。已在《中国翻译》《四川大学学报》《武汉大学学报》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》《华中学术》等CSSCI收录期刊,The Journal of Specialized TranslationS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多篇;撰写学术专著一部;主持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“近代汉译作品序跋的翻译学研究”,主持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“晚清译事奏谕与译务译识研究”,主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“清代译事奏谕与翻译政策研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