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国语学院2024年国家级重点培育项目申报指导系列活动(一) ——汪燕华:研究报告的书写与高水平项目申报

发布者: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3-11-23浏览次数:120


20231123下午在外国语学院四楼会议室,外国语学院汪燕华教授以“研究报告的书写与高水平项目申报”为题,面向国家级、省部级项目申报教师及青年教师,举行了一场国家级重点培育项目申报指导讲座。会议由外国语学院刘晖院长主持。

汪燕华教授是外院英语专业负责人,所带领的英语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被评为“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”、2021年英语本科专业获批湖北省一流专业、2022年英语专业教研室获评“湖北省高校省级优秀基础教学组织”。其教授的《高级英语》课程2006年被评为“省级精品课程”,2022年获评“湖北省省级一流课程”,近年立项两项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(后期资助):《<习近平谈治国理政>政治话语研究》《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故事讲述英译研究》。两项课题在研究上具有延续性,成果为研究报告。汪教授以自身以两个课题的研究报告为例,向教师们介绍了研究报告的书写方法及要点。

发布

汪燕华教授从申报方向研究、选题确定、开展研究的方法三方面展开讲座。通过研究近年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选题指南,汪教授发现有“湖北”因素增强的趋势,提醒老师们要根据选题指南变化找准可申报的方向。汪教授认为,首先要做好先行研究及文献的梳理,国家社科基金、教育部项目、省社科基金往年立项课题都是重要参考。面对繁杂的文献,要做好分类整理、勤于笔记,同时适当运用研究软件辅助分析处理数据,使研究结果呈现可视化效果。其次,在找准课题方向后,要持续研究、深入研究,根据学科发展动态等调整研究内容。汪教授也提出,可以适当邀请学生加入研究团队,一方面鼓励学生投入科研、带动学生科研积极性,另一方面教学相长,也有可能从参与研究的学生中获取新的研究视角与思路等。

最后,汪燕华教授将自己做研究的心得归纳为“想”和“做”两个字。她认为,有所“想”是做研究的前提与基础,但要从“做”中出体会,工夫要“做”在平时。科研课题也好,课程建设也好,都是靠长时间积累后有所提炼,不能纯粹为了申报而申报。讲座结束后,汪教授还与部分青年教师就科研课题申报、个人发展、课程建设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讨论与交流,大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。(通讯员:唐植君,审稿:刘晖)